PPE Industry solution
1、非織造布行業細分工藝較多,下游應用廣泛
非織造布又被稱為無紡布,所用原料主要為煉制石油時產生的副產品——聚乙烯和聚丙烯塑料顆粒,經高溫熔融、噴絲等過程得到短纖維或長絲,再經過摩擦、抱合、粘合,或者這些方法的組合進行定向或隨機排列,制成的片狀物、纖網或絮墊,因不需要紡織但具備布的外觀和某些性能而被稱為“非織造布”。
非織造布的生產主要包括基材制造、后道加工等環節,具體包括纖維準備、成網、加固、后整理四個環節,即將高聚物切片、短纖維及長絲等纖維通過氣流或機械方式聯結成網,再經過水刺、針刺或熱軋等方式加固,最后經過后整理制成無編織的布料。下游企業對非織造材料進行進一步加工形成手術服、衛生巾、紙尿褲、濕巾等各類制品,銷售給終端消費者。
非織造布行業上游主要為化工行業,下游主要包括醫療衛生、個人護理、工程、汽車內飾等不同領域的制品企業或終端品牌商。
按細分工藝流程的不同,非織造布行業可分為紡粘、針刺、水刺化學粘合、熱粘合等細分領域,不同原料和工藝生產出的非織造布具有不同性能,因而下游應用的領域也有差異。例如紡粘非織造布強度高、耐高溫、手感較差,被應用于醫用防護服、包裝布、箱包布、汽車內飾等;水刺非織造布具有透氣、柔軟、吸濕、強度高等特性,可應用于醫用材料、化妝棉、濕巾等產品。
非織造布的原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丙綸)、聚酯(滌綸)、粘膠纖維、丙烯酸纖維及聚酰胺纖維,2017 年使用量占比分別為 63%、23%、8%、2%、1.5%,各類原料的使用比例不同會影響非織造布的特性和用途。在 2000 年以前,粘膠纖維在非織造布生產中使用最多,2000 年后聚丙烯及聚酯在衛生吸收材料及醫用非織造布的生產中實現推廣,并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非織造布產業鏈上游主要為丙綸纖維、滌綸纖維、粘膠纖維等原輔料供應商,屬于發展成熟、產銷規模大的基礎化工行業,原材料供應比較分散,對上游議價能力不強。非織造布企業主要采用成本加成法定價,但基礎化工行業受原油價格等波動影響較大,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短期內會影響非織造布企業盈利能力。
2、全球非織造布產能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龍頭并購提升行業集中度
非織造布行業是紡織服裝產業中的“后起之秀”,從全球來看盡管工業化生產歷史不超過 70 年,但在歐美發達國家中已實現大規模應用,包含非織造布在內的產業用紡織品在紡織產業纖維用量占比已超過 40%,其中非織造布在產業用紡織品中的占比達 50%-60%。
2.1、全球非織造布需求量快速增長
非織造布的工業化生產起源于美國,20 世紀 50 年代前,非織造布產業處于萌芽期,主要生產粗厚的絮墊類產品,生產規模小、產品單一。20 世紀60 年代,化纖工業的進步推動了非織造布技術的革新和推廣,非織造布產量開始提高,品種快速增加。到 70 年代后期,非織造布生產工藝取得突破性進展,產品性能顯著提升,應用領域延伸到衛生、醫用、建筑、包裝、交通等多個領域,在需求擴張帶動下實現快速發展。
從需求來看,技術的革新推動非織造布性能不斷優化,應用領域持續增加,產品的需求量快速提升。1983 年全球非織造布消費量僅為 80 萬噸,1985年增至 110 萬噸,到 1998 年已達 240 萬噸,非織造布成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中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20 世紀 80-90 年代年均復合增長率在 8%以上。2000 年后醫用、個人護理等下游產品快速放量,非織造布需求保持增長,2013 年全球非織造布需求量達 1029 萬噸,同比增 5.71%。
以紡粘無紡布為例,據 Smither Pira 統計,2018 年全球紡粘無紡布市場規模估計為 127 億美元,預計 2023 年可達 183 億美元,2018-23 年復合年增長率為 7.6%。紡粘無紡布在醫療領域使用量不斷增長,尤其亞太地區收入增加、一次性產品消費增長推動對了紡粘無紡布的需求。
從全球結構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亞洲已經超越歐洲和北美成為非織造布需求最大的區域,2010-15 年消費量的年均增長率為 10.7%,2015年亞洲占全球非織造布消費量的 43.1%,其中中國、印度和日本合計消費占比約占亞洲市場的 77%。
2.2、非織造布產能向亞洲地區轉移
生產方面,在技術進步及需求增長帶動下全球非織造布產能快速擴張。1940 年全球非織造布產量僅為 35 萬噸,1986 年達 100 萬噸,1995 年增至 220 萬噸,2011 年已超過 700 萬噸,美國、西歐和日本的非織造布生產線持續擴張,21 世紀后亞洲、南美地區產能也快速增長。
據 Smithers Pira 統計,2017 年全球非織造布產能為 1010 萬噸,市場規模達 423 億美元,預計 2022 年,全球非織造布產量將達 1360 萬噸,市場規模為 574 億美元。預計全球產能年增長率約為 6%~8%,歐洲、北美地區的產能增長率約為 3%~5%,新增投資主要分布在亞洲地區。
在非織造布行業發展前期,美國、歐洲及日本地區的廠商作為先驅率先崛起,占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1983 年美國、西歐、日本的非織造布產量分別占全球的 53%、34%、10%。隨著中國人力、土地等低成本優勢顯現,歐美國家的非織造布廠商開始把生產線轉移至中國,或者將生產環節外包以降低成本,研發設計及營銷團隊則留在國內。2000 年后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快速擴張,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非織造布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
目前全球非織造布的產能主要集中在亞洲、北美、歐洲,2016 年三地的非織造布產量占比為 50%、25%、22%,其中北美和歐洲地區的產量小幅增長、均超過 230 萬噸。亞洲市場方面,2016 年中國非織造布產量達 535.4萬噸,保持兩位數增長;日本首次出現下滑,產量為 34 萬噸,同比下降 0.6%,行業發展較為成熟;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新興國家產量實現快速增長,增長率約為 17%。
2.3、歐美龍頭占據產業鏈主導地位,行業集中度提升
在行業發展初期,全球非織造布產業較為分散,90 年代后全球非織造布企業通過兼并、聯合、重組,實現了生產能力提升,龍頭企業逐步脫穎而出。2000 年后美國化纖行業通過兼并收購淘汰了 5000 多家中小企業,市場集中度得以提升。2014 年 Avintiv 收購了 Fiberweb 和 Compania Providencia 等公司成為全球銷售額最高的非織造布企業,但隨后被 Berry Plastics 收購,后者 2015 年銷售額位居行業首位。2017 年全球第四大非織造布生產商Ahlstrom(奧斯龍)與特種紙公司明士克集團合并成為專注于纖維解決方案的公司。
經過多輪兼并重組,全球非織造布市場龍頭初現。英國 Smithers Pira公司統計 2016 年全球非織造布市場規模為 374 億美元,估計 2020 年將增至 508 億美元。我們測算 2016 年 Berry Plastics 市占率約為 5.35%,前十大企業市占率合計 27.47%,主要龍頭也在持續拓展新的生產線,例如 Avgol、Fitesa、Berry 等公司增加紡粘線,水刺、濕法成網等生產線也有擴張。
全球非織造布行業競爭格局尚未形成壟斷,后發企業仍有趕超機會。目前龍頭企業主要分布在美國、歐洲等地,收入規模顯著高于中國非織造布企業,但收入排前十名以外的企業規模差距不大,中國企業在迅速崛起并占據市場份額。
如 2016 年英國非織造布制造商 Low&Bonar 實現收入 4.07 億美元,位居全球第 11 位,中國非織造布企業浙江金三發、廣東俊富集團分別實現收入 3.65、2.47 億美元,位居全球 14、22 位,與 Low&Bonar 收入差距較小,未來有機會成長為全球行業龍頭。隨著國內非織造布龍頭快速增加產能及技術投資,未來收入規模仍有望進一步提升。
3、國內非織造布行業競爭激烈,消費升級推動結構優化
3.1、發展歷史:中國非織造布產能穩步擴張
中國非織造布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十分迅速。上世紀 70 年代后期我國非織造布產業開始萌芽,1978 年全國非織造布產量僅為 3000 噸左右。90 年代后期,中國非織造布產業迎來快速發展,廣東、浙江、江西、湖南等省的企業從國外引進生產線進行擴張,1997 年全國非織造布產量接近 29 萬噸。2000 年后非織造布產業投資保持快速增長,非織造布產量逐年攀升。
受經濟增速下行以及革基布、交通工具用紡織品等下游需求增速放緩等影響,近年來我國非織造布行業產量增速有所放緩,但仍高于紡織行業平均水平。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協會統計,2019 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非織造布產量為 503 萬噸、同增 9.9%,產量保持穩步擴張。
非織造布通常被制成各類制品用于終端消費,也有部分經過簡單加工后出口國外。近年來中國非織造布的消費量快速增長,收入的提高、消費升級拉動國內用戶對一次性衛生用品、個人清潔用品及廚衛清潔用品等的消費,建筑建材等領域新材料的應用也增加了非織造布的需求。
非織造布行業需求增長較快、發展前景較好,但整體來看行業門檻不高,投資幾千萬到 1 億元購置成熟生產線、配套廠房及人工即可投入生產,前幾年良好的發展前景也吸引投資大幅增加、產能快速擴張,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平均價格下降影響企業業績增長,尤其是中低端領域出現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的情況。此外我國非織造布企業以代工制造為主,產品價格及盈利能力容易受到上游粘膠短纖、聚丙烯等原料價格波動影響。
因此由于行業產能擴張較快、競爭激烈,近年來非織造布產品價格有所下滑,此外石油價格下跌后聚丙烯、滌綸短纖等原料價格下降也導致產品價格下滑,影響收入、利潤增速。2019 年我國非織造布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收入達 1563.5 億元,同增 1.90%,利潤總額 82.0 億元,同比下降 3.8%。
3.2、結構變化:水刺、高端紡粘非織造布產品增速更高
從生產工藝來看,據《2018 年中國非織造布行業運行報告》,紡粘法非織造布產量約占行業總產量的 50%,是發展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非織造布生產技術。其次是針刺非織造布,約占全部產量的 23%。我國水刺非織造布的發展起步于 1994 年,近年來發展較快,2018 年產量占比 11%。
整體來看非織造布產品下游應用廣泛,近年來醫衛用品、個人清潔用品等消費實現較快發展,帶動我國非織造布行業持續升級。從產品結構來看,水刺非織造布在性能、工藝等方面更為先進,2013 年后中國水刺非織造布產量增速持續高于行業平均、產量占比提升;此外,從細分領域來看,非織造布行業中產量占比最大的紡粘布行業同樣出現結構優化,2010 年后性能更為優異、定位高端的復合材料紡粘(SMS)非織造布增速高于紡粘非織造布整體增速,產量占比持續提升。
3.2.1、需求旺盛,水刺非織造布得到較快發展
與其他工藝相比,水刺生產技術更為先進,工藝流程短,加工過程無需粘合劑,成網工藝比較安全。產品方面水刺非織造布綜合了紡織、造紙、塑料和皮革四大柔性材料的優點,具有無污染、透氣、質輕、吸濕、抗菌等特點,是非織造布的高端品種,適用于醫療、衛生、抹布等領域。從行業增速來看,作為國家產業政策重點鼓勵發展的行業之一,水刺非織造布增長率高于其他細分品類。
需求方面,水刺非織造布被廣泛應用于濕巾、家用擦拭材料等一次性消費品及美容護膚品市場,并作為醫用材料向高端手術衣、醫用口罩等醫療衛生領域以及節能環保領域延伸。衛生材料類(一次性抹布)是水刺非織造布產量最大、增長最快的應用領域。此外,部分水刺布用于汽車、合成革基布、建筑、過濾等其他方面。
近年來下游衛生擦拭布、濕巾、面膜、嬰兒紙尿布等需求快速增長,帶動水刺非織造布產量快速提升。2018 年中國水刺布產量為 64.26 萬噸,較2010 年 23.20 萬噸增長 176.98%,年均增長 13.58%,相較非織造布行業整體增幅顯著,在非織造布市場中占比持續提高。
3.2.2、持續升級,紡粘非織造布高端產品占比提升
中國紡粘非織造布起步時間最早,發展最為成熟,目前產量占非織造布行業的近 50%。2018 年中國紡粘布產量達 302 萬噸,同增 5.38%,增速有所放緩。2018 年紡粘布產能同增 6.28%達 446 萬噸,生產線同增 65 條至1477 條,生產企業同減 24 家至 503 家,其中產量超過 1 萬噸的企業 69 家,2~5 萬噸的企業 19 家,超過 5 萬噸的企業 5 家,行業競爭格局有所優化。
從紡粘非織造布的產品結構變化來看,2018 年 PP 紡粘布1、PET 紡粘布、SMS 復合布產量分別為 199 萬噸、35 萬噸、63 萬噸,PP 紡粘布占比處于下降趨勢,PET 紡粘布、SMS 復合布占比持續增加。
PP 紡粘布中醫衛用紡粘布占比接近一半,2016 年同比增長約 20%,受二胎政策放開、人口老齡化及消費升級等影響,下游產品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長。
PET 非織造布可用作水、化學品、空氣過濾材料,國家不斷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下游需求快速增長,2013-18 年 PET 產量顯著增加,在紡粘布中的占比由 7%提升至 11%。
SMS 復合布可充分利用紡粘和熔噴非織造布的性能,具有強度高、耐磨性及屏蔽功能好等優勢,并可進行抗靜電、抗菌、抗老化等處理,附加值更高,應用范圍更廣,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
3.3、競爭格局:國內中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
非織造布下游制品龍頭對供應商有很高的篩選標準和準入門檻,例如寶潔公司對面層材料供應商的選擇需要經過推薦——寄樣測試——內部評估——小批量生產試樣——實驗室測試——消費者測試——商業化驗證等一整套流程,認證周期通常需要 2-3 年,進入門檻較高。
目前國際非織造布龍頭研發能力強、生產經驗豐富,與客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屬于行業內第一梯隊。部分國內龍頭已具有業內領先的生產線和規模優勢,逐漸進入國際和國內下游龍頭的供應體系,持續擴大行業影響力。2019 年 5 月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發布中國非織造布行業 10 強名單,浙江金三發、上海華峰、大連瑞光等公司收入規模位居行業前列,上市公司諾邦股份位居第 9 位。
但是國內非織造布企業產能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由跨國公司主導,國內高端產能不足。行業門檻低、快速發展期眾多中小企業進入市場,導致目前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沒有足夠資金支持技術創新、技術水平較低,主要通過引進國外生產線進行代工,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因此中小企業沒有議價能力,主要進行價格競爭。
目前我國非織造布行業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相對不高。1)2015 年非織造布制造企業有 873 家,企業數量持續增長,頭部企業市占率處于較低水平。2)2018 年中國紡粘法非織造布的產能利用率約為 68%,同比基本持平,激烈競爭下非織造布行業產能利用率一直相對較低,中低端產能過剩尤甚。
3.4、疫情影響:非織造布需求增加,部分產品價格波動較大
2020 年初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醫護人員、普通居民紛紛加強防護,口罩、防護服需求激增,國內紡織服裝企業加碼口罩、防護服產能,2020年 3 月 6 日工信部數據顯示,國內 N95、普通口罩日產能分別達 160 萬只、1 億只。2020 年 3 月歐洲、美國等地區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增加防護用品消費量,并加大力度從中國進口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20 年 4 月初國務院新聞發布會數據顯示 4 月 5 日國內醫用 N95 口罩日產能超過 340 萬只。
非織造布被廣泛用于防護用品生產,其中紡粘非織造布可用于防護服、口罩等生產,水刺非織造布用于消毒濕巾、擦拭布生產,熔噴非織造布用于生產防護口罩。防護口罩一般采用 SMS 多層防護結構,其中內外側為單層紡粘層(S),中間為多層或單層熔噴層(M),使用熔噴無紡布作為過濾關鍵材料。
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2018 年中國紡粘、水刺、熔噴等非織造布產量分別為 297 萬噸、64 萬噸、5.34 萬噸,短期內下游防護用品需求增加,紡粘、水刺非織造布產能較為充裕,價格相對穩定。熔噴非織造布受制于生產設備產能擴張慢、交付周期長,產能擴張速度較慢,2020 年 2月后防護口罩需求增長、熔噴非織造布價格由 2 萬元/噸漲至最高 65 萬元/噸,2020 年 5 月后由于國內疫情控制較好、行業產能擴張,熔噴非織造布價格逐步回落。
短期來看疫情催化水刺、熔噴非織造布需求,在疫情早期暴露出防護用品儲備不足、水平落后等問題,普通居民對防護口罩需求也難以得到滿足。未來政府、醫院將增加防護用品儲備,居民對消毒濕巾、擦拭布等清潔用品需求也有望增長,本次疫情將催化無紡布的需求增長。
4、非織造布需求空間打開,未來存發展機會
4.1、紡織行業升級,產業用紡織品企業發展可期
4.1.1、產業用紡織品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非織造布是產業用紡織品的一種,近年來以非織造布為代表的產業用紡織品得到了較快發展,在紡織行業中占比逐步提升。產業用紡織品市場規模的擴大為非織造布行業快速發展提供了空間。
紡織行業按用途可分為產業用紡織品、服裝用紡織品和家用紡織品三大類,其中產業用紡織品指的是經過專門設計、具有工程結構特點的紡織品,通常具有柔性好、可加工性強、附加值高、產業滲透面廣等特點,主要應用于醫療健康、日常清潔、環境保護、安全防護、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按產品加工方式不同,產業用紡織品可分為非織造、針織、梭織、多層復合紡織等細分品類,其中非織造工藝生產產業用紡織品即為非織造布。
由于產品技術含量高、性能優異、應用范圍廣,近年來全球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增速是全部紡織纖維加工量增速的兩倍左右,美國國家制造創新網絡計劃已成立 11 家創新機構,其中先進復合材料制造和革命性纖維及織物織造兩家機構均與產業用紡織品有關。我國也把產業用紡織品列為紡織產業重點發展的領域。
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上漲、東南亞等低成本國家紡織產業崛起,中國紡織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產業用紡織品作為升級方向之一也實現了較高增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 年我國服裝、家紡、產業用纖維加工量比重為46.8%:28.6%:24.6%,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估計,2018 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占比在 27%,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紡織行業,在紡織行業占比提升,行業結構持續調整優化。
4.1.2、國際對比,產業用紡織品占比將提升
從國際經驗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產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隨著紡織產業的持續升級,未來較為傳統的服裝及家用紡織品將向東南亞等人力成本低的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能尤甚,而產業用紡織品技術含量高、應用范圍較為高端,隨著一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將迎來發展機遇,未來纖維加工量占比、人均消費量等指標有望提升,行業內涌現出龍頭企業。
與服裝、家紡等傳統紡織業不同,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具有生產流程短、資本密集、技術含量高、產品性能多樣、附加值高等特征,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占紡織業的比重常被用作衡量一國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水平。
從產業結構來看,2018 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約為1474 萬噸,占纖維加工總量的 27%,而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這一比例早已超過 40%。據聯合國預測,2050 年全球紡織纖維加工量將達 2.5億噸,其中 68%用于產業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成為紡織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方向。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從行業結構來看,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企業數量眾多,2018 年規模以上企業接近 1800 家,但絕大多數企業產能規模較小,收入占比很低。20世紀末美國從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企業達 9343 家,經過十幾年的兼并收購有 5000 多家中小企業被淘汰,市場集中度得到提高,形成了若干家大型、多樣化的產業用紡織品集團,如 Berry Plastics、Kimberly-Clark、DuPont等。與美國龍頭相比,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企業收入規模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4.1.3、中國非織造布行業技術突破,向高端化方向發展
雖然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快速發展,但與國際相比,中國非織造布工業仍然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在企業規模、開發能力、生產技術、產品種類及質量、科技創新等方面仍有差距。高端非織造布布料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基本被歐美發達國家壟斷,中國高端裝備主要通過進口。國內以中小企業為主,難以在引進先進設備或自主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
首先,從生產工藝看,國產設備在整條生產線的配套方面存在不足,國外如萊芬豪舍的生產線能夠確保產品的高品質及生產的穩定性。目前我國非織造布行業建立了涵蓋專用纖維、專用裝備、多種卷材、后整理助劑、制品以及工程服務在內的完整生產鏈,但非織造布設備的生產能力、速度、可靠性、產品性能等方面距離國外先進水平有 10~15 年左右的差距。生產能力方面,國內外熔噴設備差距相對不大,但紡粘、SMS 設備則差異巨大。因此國內中小非織造布企業生產設備較為落后,競爭力不強,龍頭企業生產線主要依賴進口并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定制,但受制于德國萊芬等海外設備供應商。
其次,從產業鏈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包括非織造布企業的主要優勢集中在材料制造環節,依靠低成本和規模優勢競爭,產品研發和品牌影響力較弱,企業技術水平與市場拓展能力落后于國際競爭對手?!懂a業用紡織品“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提出 2020 年全國百家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達 2.5%,較 2015 年提高 0.6PCT,環保用紡織品、醫療健康產業用紡織品等的主要技術達世界先進水平,開發具備高端技術的非織造布材料是行業發展趨勢。
從短期來看,國內非織造布企業發展以優化設備、改善管理為主。國內非織造布企業以 OEM 起家,大多數企業單純通過投資國內外生產線生產低端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盈利能力較差。部分龍頭企業先知先覺,引進進口設備,并升級管理體系,研發出技術含量高、穩定性強、具有某些優異特征的非織造布產品,進入國際知名企業的供應鏈,避免惡性競爭。
長期來看,非織造布企業在擁有一定的資金和技術積累后,需要增加對產品和設備研發的投入,形成產品壁壘和競爭優勢。成熟的企業向高端化方向升級有助于構建技術壁壘,保持競爭優勢,獲取更高的利潤。以美國為例,隨著中國、東南亞等低成本國家紡織產業的崛起,美國紡織服裝企業逐步從傳統的服裝及家用紡織品市場退出,集中于更專業化的細分市場,如地毯、非織造布、運動戶外用品及其他科技含量高的紡織品。
4.2、醫療用非織造布需求將進一步增長
在我國,非織造布最大的應用領域是醫療與衛生護理,2016 年全國醫療衛生非織造布消耗量達146.16 萬噸,占比為27.3%。美國市場中 60%-70%的非織造布用于醫療衛生及生活用品。醫療衛生用品大量消耗也是推動紡粘和水刺非織造布產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4.2.1、發達國家醫用產品的非織造布滲透率較高
醫用非織造布產品按用途分為功能性和防護性兩種。功能性醫用品主要為用于創傷處理的紗布、繃帶、醫用敷料,人造血管、皮膚等植入性和人工臟器產品、醫用過濾材料等。防護性醫用品主要為用于隔離、抗菌的手術衣、手術巾、防護服、面罩、帽子、袖套、床單等,復合非織造產品具有良好的微生物阻隔、抗滲能力,且牢固度、垂順性好,較結構疏松、易被微生物穿透的棉質材料更適合臨床使用。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非織造布逐步替代傳統醫用材料的使用,市場規模穩步擴張。2010-2014 年全球醫用非織造材料市場規模年均增長 5%,2014年市場規模達 489 億美元。根據 Smithers Pira 測算,2016 年全球醫療及衛生護理市場(醫療以及嬰兒尿布、女性衛生棉墊和棉條、成人失禁產品、抹布)產品消耗量為 440 萬噸。
目前全球高端醫用非織造布需求仍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其非織造布在當地醫療紡織用品上的滲透率已達 70%~90%。美國醫療衛生用品使用非織造布的比例高達 90%,西歐國家醫用紡織品中75%為非織造產品,其中一次性產品占 30%。
非織造布產品性能優異、成本較高,發達國家非織造布在醫療用品領域的滲透率持續提高。產品結構上,2017 年美國非織造布醫療用品市場中手術包與手術巾、中央供應室消毒包布需求占比最多,分別達 30%、21%,水刺非織造布手術衣消耗量幾乎占美國水刺非織造布的 50%。
4.2.2、疫情催化,我國非織造布在醫療領域應用發展空間較大
由于使用成本偏高、存在環境污染等問題,非織造布在我國醫療領域的應用尚未普及。數量上,一次性防護用紡織品在中國市場使用比例遠低于西歐、美國、日本甚至印度,不足 5%;架構上,以技術含量較低的醫用防護用品為主,手術縫合線、人工透析導管、人造血管、智能紡織品監測裝置等高端產品應用不足且以進口為主。
2020 年初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醫護人員、普通居民紛紛加強防護,醫用、民用防護型口罩需求激增。2020 年 3 月歐洲、美國等地區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增加醫用防護用品消費量,并加大力度從中國進口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導致 2020 年 4-5 月中國紡織品單月出口同比增長49%、77%,增速顯著提升??谡?、防護服、消毒濕巾等需求擴大帶動上游熔噴、紡粘、水刺等無紡布需求快速增長,熔噴無紡布受制于產能限制、價格一度出現大幅上漲。
目前全球疫情防控尚未結束,隨著各地企業逐步復工,居民正常生活恢復,口罩等防護品需求仍將維持高位,且未來政府、醫院有望加強醫用防護服等產品的使用和儲備,加強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能力, 同時疫情結束后,居民對個人衛生防護的關注有望提升,形成更加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口罩、消毒濕巾等日常防護作用的紡織品需求相比疫情出現之前預計提升。因此本次疫情將推動醫用無紡布的普及,下游需求增長將推動醫用無紡布材料生產企業快速發展。
4.3、消費升級,個人衛生護理對非織造布需求快速提升
4.3.1、我國衛生護理用品市場規??焖僭鲩L
非織造布在個人衛生護理領域主要應用于女性衛生用品、嬰兒衛生用品、老人護理用品、個人清潔護理用品及家庭用衛生護理用品等。
非織造布主要用于制作一次性個人護理衛生用品中面層、導流層、吸收芯層的核心原料,直接影響產品性能。用于一次性個人護理衛生用品的非織造布種類主要有紡粘布、紡熔布、熱風布、熱軋布和水刺布等,化學粘合布和漿粕氣流成網布也會用做導流和吸收層材料。
隨著衛生巾、嬰兒紙尿布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成為全球一次性衛生用品消費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國家。2018 年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包括吸收性衛生用品和濕巾)市場規模達 1188.7 億元,同增 12.0%,其中吸收性衛生用品中女性衛生用品、嬰兒紙尿褲、成人失禁用品占比為 50.7%、42.6%、6.7%,女性衛生用品占比下降,產品結構向成熟市場方向調整。
從產品結構來看,2016 年全球一次性衛生護理用品市場規模達 981 億美元,其中嬰兒紙尿褲、女性衛生用品、成人失禁用品分別占比 64%、28%、9%。相比之下,2018 年中國一次性衛生護理用品市場中女性衛生用品占比較高,嬰兒紙尿褲、成人失禁用品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主要由于婦女衛生用品在 80 年代初傳入且受到消費者教育、營銷和消費者使用習慣改進的推動,市場較為成熟;而嬰兒紙尿布 90 年代才引入中國,且受節儉傳統以及老人幫帶孩子、可洗尿布等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消費占比較低;成人失禁用品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市場占有率較低。未來嬰兒紙尿褲、成人失禁用品消費量增長空間較大。
4.3.2、女性衛生用品市場仍將穩步擴張
我國女性衛生用品行業起步于 20 世紀 80 年代,經過多年發展,女性衛生用品市場發展正逐步成熟,消費習慣已基本形成,衛生巾的市場滲透率接近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水平。2017 年國內女性衛生用品市場規模約為410.2 億元,同比增 3.87%,形成較為龐大的女性衛生用品剛性需求。
目前女性衛生用品行業發展趨于成熟,在一二線城市及東部發達地區滲透率已接近 100%,但農村鄉鎮地區女性衛生用品滲透率仍有提升空間。未來落后地區用戶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生活水平提高后女性生理期更換衛生巾的次數增加、對產品檔次要求提升,以及女性生理期年齡段向兩端擴展、由15-49 歲擴展至 12-50 歲、消費群體擴大,未來女性衛生用品市場規模仍將保持穩步提升。
4.3.3、嬰兒紙尿布市場迎快速發展期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嬰兒紙尿布產業起步晚,2000 年市場滲透率僅為 2.1%,但隨著消費升級以及父母對嬰兒紙尿布的接受度提高,滲透率快速提升。此外我國嬰兒紙尿布人均使用量低于發達國家,近年來有所增加,推動行業處于快速增長期。2017 年中國嬰兒紙尿布總產量為 382 億件,同比增 9%,嬰兒紙尿布市場規模達 549 億元,同比增 14%。
據中國嬰童網數據,目前城市嬰兒紙尿布使用普及率達 92%,而農村低于 10%,市場向三、四線城市和農村下沉空間較大,未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消費升級,我國嬰兒紙尿褲的消費滲透率將持續提升,推動無紡布消耗量進一步增長。
嬰兒紙尿布市場集中度較高、呈現出高端化的趨勢,年輕一代父母注重提升嬰幼兒消費水平。近年來中國進口的嬰兒紙尿褲持續增長,進口紙尿褲品牌占據嬰兒紙尿褲市場份額的一半,其中高端市場的 80%由外資品牌占據。2018 年我國紙尿布行業前六大品牌商市場份額合計達 66%,寶潔(幫寶適)、金佰利(好奇)、花王等國際中高端品牌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紙尿布消費高端化趨勢將增加上游高端水刺非織造布產品(如打孔熱風無紡布)需求,推動水刺非織造布行業優質龍頭收入增長。
4.3.4、成人失禁用品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成人失禁用品市場主要包括成人紙尿片、紙尿褲和護理墊。2017 年我國成人失禁用品消耗量為 44.9 億件、同增 36%,市場規模約為 63 億元、同增 29%。我國成人失禁用品行業目前仍處于導入期,據咨詢機構 CRI 報告顯示,2017 年中國成人紙尿褲市場滲透率僅為 4%,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相比之下 2017 年日本成人失禁用品的滲透率已達 90%,北美地區的滲透率為 65%。
近年來我國老齡人口數量持續增長,2019 年中國 60 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54 億人,占總人口的 18.1%。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逐步嚴重,老年失禁人口數量增加,養老護理用品需求持續增長,老人改善生活質量的訴求日益顯現,成人失禁用品市場將迎來發展期。
5、疫情催化短期業績,龍頭長期發展可期(略)
短期新冠肺炎疫情增加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需求,帶動上游非織造布消費增加。長期來看隨著我國非織造布需求潛力持續釋放,水刺、紡粘非織造布等下游需求增長快、產品附加值高的細分市場快速增長,非織造布龍頭迎來發展機遇。
我國非織造布企業多數集中在中低端產品制造環節,由于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其他國家非織造布產業崛起,未來非織造布企業需要強化生產技術研發能力,強化產品技術含量及盈利能力,目前國內龍頭主要包括浙江金三發、上海華峰超纖、大連瑞光等,行業中上市公司數量相對較少。
上市公司包括諾邦股份、延江股份、欣龍控股等。其中諾邦股份為國內水刺非織造布行業龍頭,2017 年收購下游制品企業杭州國光,疫情發生后消毒濕巾等用品需求增加,公司非織造布及消毒濕巾銷量增長,業績彈性較大;延江股份是國內一次性衛生用品材料龍頭、疫情發生后于 20 年 2 月投資熔噴非織造布,口罩需求增加帶動公司熔噴布量價齊升,業績彈性較大;欣龍控股研發、生產、銷售水刺、熔紡等非織造布,疫情發生后口罩需求增加,帶動公司業績增長。
5.1、諾邦股份
◆水刺非織造布行業龍頭,收購杭州國光涉足下游制品領域
諾邦股份是水刺非織造布材料及制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產品主要應用于美容護理、工業用材、民用清潔及醫用材料等四大產品領域。公司擁有 9 條水刺生產線和 1 條研發試驗線,產能達 4 萬多噸,生產規模在國內水刺非織造材料行業處于領先水平,下游客戶遍及全球 40 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 年公司收購濕巾、毛巾等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商杭州國光,進一步向下游制品領域拓展,杭州國光近幾年在我國濕巾出口量排名持續位居第一。
業績方面,受益于收購杭州國光并表以及公司持續拓展下游客戶,近年來公司收入、利潤保持較快增長,2019 年實現營收 10.98 億元、同增 17.25%,歸母凈利 8252.62 萬元、同增 49.36%,凈利增速較高主要由于公司產品結構優化、原材料價格波動導致毛利率同增 4.60PCT。
2020Q1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游醫用材料、消毒濕巾等需求增加,一方面杭州國光消毒濕巾銷量顯著增長,另一方面公司用于民用清潔的水刺非織造布材料銷量、價格同比增長,20Q1 公司實現收入 3.39 億元、同增36.24%,歸母凈利 4906.00 萬元、同增 225.71%,凈利增速高于收入主要由于產品提價及結構優化(消毒濕巾毛利率較高、收入占比提升)帶動毛利率增長、公司加強控費后費用率同比下降。
公司專注于水刺非織造材料研發,覆蓋干法梳理和濕法成形兩大生產工藝,生產技術及研發水平位居業內前列,實現批量生產的非織造材料產品達2300 多個品種。2019 年公司研發投入 4432 萬元、收入占比 4.04%,多年高研發投入持續強化行業內研發創新、差異化設備、生產工藝等優勢。
公司培育自有品牌,進入終端零售市場,未來成長空間較大。公司 2006年成立子公司邦怡科技,主要從事濕巾、美容產品、功能性擦拭材料等非織造材料制品的研發和生產加工業務,由水刺非織造布材料向產業鏈下游制品領域延伸,通過 OEM 以及自有品牌銷售等模式進行運營。杭州國光產品通過歐盟、美國、中國等多種質量體系認證,產品質量得到消費者認可。
5.2、延江股份
◆產品主要用于一次性衛生用品,20 年拓展熔噴無紡布產能
公司成立于 2000 年,主要從事一次性衛生用品面層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打孔非織造布和 PE 打孔膜,可用作衛生巾、嬰兒紙尿布等一次性衛生用品面層材料。其中打孔非織造布主要是熱風非織造布,具有干爽、透氣、柔軟的效果,主要應用于高端一次性衛生用品的面層和底層材料。PE 打孔膜分為真空和機械打孔兩種,柔軟和滲透性能較好,材料舒適感較強。
公司研發實力較強,下游客戶主要包括金佰利、恒安、寶潔等衛生用品龍頭企業,2019 年前五大客戶銷售占比為 86.15%,客戶集中度較高。公司向寶潔、金佰利、恒安等大型客戶提供定制化產品和通用產品,會與客戶合作進行新產品開發,向其他客戶銷售標準化的通用產品。經過十多年運營合作,公司與主要客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并不斷拓展新客戶,帶動整體收入保持增長。
近年來公司收入保持穩步增長,2019 年公司實現收入 10.38 億元、同增 35.48%,實現歸母凈利潤 8231 萬元,同增 69.32%。公司優化 PE 打孔膜客戶結構,且打孔無紡布產品拓展更多海外客戶,帶動 2019 年收入增長提速,客戶結構優化帶動毛利率增長、凈利增速高于收入。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口罩、防護服等需求快速增長,熔噴無紡布價格顯著增長,20 年 2 月公司公告改造生產熔噴無紡布,包括民用、醫用熔噴布,盈利能力提升,帶動整體收入、利潤顯著增長。2020Q1 公司收入同比增長 17.89%、凈利同比增長 344.81%,凈利增速高于收入主要由于熔噴無紡布價格顯著上漲、盈利能力強
……
(報告觀點屬于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光大證券)
Advantages Of Cup Masks
Shipment Disposable Ear Loop K…
To Ship The New Order Of Dispo…
Non Woven Head Cover
湖北省仙桃市彭場鎮。11點時分,三三兩兩的女工從仙桃市宏祥無
+86 13761963296
steven@xtnu.com
Scanning
Mobile Version
Pay Attention To
Official WeChat